大东区十四五规和2035远景目标:东塔机场搬迁、70个重点项目
《大东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2020年大东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5年的637.1亿元增加到726.9亿元,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1354.7亿元增加到1564.2亿元,年均增长2.5%。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016-2020大东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计2020年,大东区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487.6亿元,是2015年的1.21倍。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东工厂)成长为千亿级整车工厂。区域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提升至6%。
服务业内涵不断提升,大悦城年销售额达到18亿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电子商务,东北首家特斯拉交付结算中心营业,洛可可等重大税源企业、大龙网沈阳龙工场跨境电商区域总部落户大东。2020年预计规模以上文化旅游收入达到11亿元以上。
2016-2020大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十四五”时期大东区域内东塔机场、华润热电、辽沈工业集团火工区等重大搬迁项目启动,发展空间加快拓展。
以二三环之间土地开发、东贸路沿线重点区域改造为重点,以高端产城融合项目为抓手,带动城区面貌加快改善,打造现代化高品质新城区。
实施人口发展战略,加快人口集聚。加快城区建设和产城融合进度,促进人口与产业协同聚集,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引进新兴产业企业,培育工业新兴门类,支持服务业市场主体快速成长,促进人口集聚。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落实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大东。
将大东区打造成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优化国土空间,完善区域发展格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布局目标,结合区域内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要素,高质量构建“两区、三轴、八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立足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以望花街—北大营路—沈铁路—二环路—沈吉铁路线为分界,形成北部汽车产业集聚区、南部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两大空间格局。
北部汽车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主要是以集聚汽车生产及相关配套为主、楔入生态空间构成的功能区,“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汽车产业生态,以突出产业集聚、区域协调、产城融合为导向,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划汽车产业区、产城融合区、生态文化区等板块,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南部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重点围绕沈阳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优科技创新、生态宜居、文化创意、交通枢纽、对外交往等功能,依托新玛特、大悦城、龙之梦亚太城等,着力推进东中街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现代化高品质新城区,积极承载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更多功能。
依托区域内城市主干道,按照轴向拓展,构筑纵向贯穿城区南北的三大发展轴,串联区域关键性战略节点和功能区,承载生产要素流通功能。
合作街—北大营街发展轴。基于合作街、北大营街,向北贯穿劳动路、轩盛路、轩通路,直达蕞北侧大望街,串联产城融合区、新能源零部件片区、传统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区,成为贯通大东区南北蕞长的轴线,释放轴线两侧经济活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重点改造原北大营海鲜市场周边区域,引进独角兽牧场及创新孵化基地,建设集研发、培训、孵化、交流于一体的科创平台,打造大东融合创新发展轴。
联合路—榆林大街发展轴。基于联合路、沈铁路、榆林大街、辉山大街,向北连通沈北新区,串联产城融合区、生态文化区、传统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区。重点打造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布局运动娱乐赛事等业态及研发、检验检测、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大东汽车文化发展轴。
东顺城街—东望街发展轴。基于东顺城街、东北大马路、东望街、东望北街,串联文商旅融合区、现代物流区、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区,连通沈北新区核心区域。沿线除了华晨宝马、华晨雷诺金杯等外,还有拜澳泰克辽宁生物综合细胞资源库等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整车生产、文商旅、生命科学、现代物流和汽车后市场等产业,打造大东综合性发展轴。
一、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产片区。包括华晨宝马、华晨雷诺金杯、华晨中华等整车生产区域,推进汽车整车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新能源整车的生产,提升汽车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传统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片区。主要是汽车城北部的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区域,通过延链、补链拓展汽车零部件配套领域,促进零部件配套企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着力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
三、智能网联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片区。把握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抢抓国家新基建战略下“电氢并行”的汽车动力革命新机遇,在朱尔、木匠区域规划新的功能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
四、产城融合片区。以轩兴四路为中心,依托H型城市地铁等公共交通轴线,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站城一体化。在轩兴四路上布局核心商圈,发展社区商业,建设商业综合体。重点为产业区完善居住、医疗、教育、文化等配套功能,推动生产与生活融合发展,打造汽车城综合服务区。
五、生态文化片区。在二三环之间,沿榆林大街东侧、东望街西侧向北连接东北绿楔,并向西延伸的带状公园区域,依托东湖水库等资源,打造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生态文化区域,嵌入运动、娱乐、赛事等新业态,打造集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功能区。
六、现代物流片区。以建设贸易大区为目标,以东站物流枢纽为依托,以中欧班列东站节点为支撑,打造国际物流直通车,带动周边地区物流相关产业发展。
七、文商旅融合片区。以大东路、东中街为核心,集聚融合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商务服务、文旅休闲等功能。依托铁锚1956文创园、沈阳市民族工业文化博物馆、三陵衙门等多个文化点位,发展高端商业、特色文旅、数字经济、网红经济等经济业态。
八、军民融合片区。依托黎明、新光等重点军工企业、航新科技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围绕航天制造、军民融合、文创文旅、现代服务等领域,推动“军转民”“民参军”,带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重点加强二三环之间改造提升。坚持生态城市和产城融合建设理念,以辽沈工业集团火工区搬迁为契机,围绕未来城市拓展和项目引进,结合土地征收与村屯改造、产业布局,重点推进10平方公里望花区域综合开发。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公园、地质公园,融入服务、休闲、娱乐等业态,全面提升城区功能、城区活力和城区形象,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诗意栖居的生态化、产业化、智能化花园城区。
推动重点区域搬迁改造。以华润热电环保搬迁为契机,彻底解决制约东部城区的生态瓶颈。高水平建设1平方公里东贸路沿线区域(原沈海热电厂及周边区域),建设集居住、商业、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布局完善的城市新兴高品质生活区。超前谋划东塔机场搬迁改造后的城市功能,彻底改善该地区的城市面貌,带动全区建设高品质城区。
拓展新开河、南运河两岸综合功能。依托运河两岸生态廊道,围绕拓展城区滨水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新开河沈阳大学至一环段的水岸经济,高标准建设生态景观,嵌入汽车文化主题街区、文化公园、音乐广场、健身跑道等元素,发展休闲文化等服务业态,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活力时尚的现代化城区。
学校建设方面,辽二小学分校新建项目完工,推动大东三校新建综合楼、和睦路小学翻建工程项目建设,在沈海热电厂地块规划初中和小学、凌云街-1地块规划小学、龙之梦-1地块规划中小学、中储集团地块规划初中、北大营地块配建初中和小学。提升办学环境,保障校园安全,推动东新小学、50中学等消防改造工程,对供暖设施老化的学校(幼儿园)进行维修改造。
幼儿园建设方面,龙之梦馨园配套园、国瑞D地块、凌云小区、颐盛一号等小区配套园完工后,移交政府办成公办园,夯实老城区学前教育资源。
学校建设方面,尚品东越学校(中学部)、金地配建小学完工,推进欧博城东-1龙湖地块配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尚品东嘉学校教学楼等项目落地实施,在东望街西-5地块金地配建中学,轩兴四路周边地块配建2所尚品东越学校分校。规划朱尔水库、榆林新园等地块教育用地。
幼儿园建设方面,金地半山麓、保利堂悦、旭辉东宸府、美的东堂、新希望、小中梁地块、龙湖地块、美的东润府等小区配套幼儿园完工后,移交政府办成公办园,扩大汽车城地区学前教育资源。
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重视生育政策评估和人口形势分析研判,到2025年,人口总量适度增长,全区常住人口达到77万人,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优质劳动力资源持续集聚,老龄化进程得到有效延缓,人口老龄化比率基本接近沈阳市老龄化比率,重点人群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1.沈阳二零四医院遗传诊疗与研究发展中心项目。占地7200平方米,新建一所医疗机构,配备遗传室、生殖男科、女科、休息大厅、处置室、取精室、档案室、宫腔镜检查室、DSA输卵管扩通介入治疗室、腔式B超室、手术室等。
2.二、三环之间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利用二三环之间规划医疗卫生用地,拟建立一所高等级公立医院,解决北部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问题。
3.东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依托华润热电搬迁改造,完善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在东塔街域新建东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东塔区域无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题。
1.吉祥车文化主题商业街项目。总投资1.7亿元,包括三个周期项目。一期项目投资4000万元为吉祥街及临河路步行街再造,项目将进一步挖掘以“车”为载体的商业模式内容,发展新时代夜间经济生活文化、企业品牌街区文化、主题文化休闲活动等。二期项目投资1.3亿元,为吉祥市集及吉祥二路改造,将结合吉祥市集优质商圈资源,推动大东区旅游文化产业升级转型,打造网红景区打卡地。采用云数据,进行专业经营服务和技术支持,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增加就业机会。三期项目将根据一二期改造进度等实际情况追加投资。
2.沈阳大悦城E馆现代服务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商业比100%,建设集休闲娱乐、购物、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与四馆现有业态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跨界融合、商圈聚合。
3.龙之梦原红星美凯龙商场改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拟租用龙之梦原红星美凯龙商场,打造奥特莱斯商业体,满足消费者的综合休闲体验需求,进一步带动龙之梦乃至东中街商业区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发展,吸引更多人前来消费、就业、生活。
4.花卉交易市场项目。总投资43亿元,分两期开发。一期分为花卉交易区、花卉历史文化博物馆、电子商务孵化基地、花卉产业培训基地、竞价拍卖大厅、云花对手交易大厅等功能区。二期将在一期基础上进行扩建。以花卉上下游产业为核心,以配套仓储物流设施为引擎,以物联区块链为内核驱动产业整体升级,形成规模化花卉产业发展格局,弥补东北花卉产业发展短板,搭建东北花卉产业引擎平台,着力打造东北亚蕞大的花卉交易结算中心。
5.铁越智联云仓数字化仓配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设全场景、柔性化服务仓配中心10.5万平方米,覆盖所有三温带快销零售的仓配业务。该项目采用6S管理体系,采取全数字化运营,公司与客户系统实时连接,仓储、分拣、配送完全由系统智能化控制和执行,通过数据提升资源利用率,形成实时高效的协同、共享体系,实现快消零售供应链优化及重构。
6.华通物流园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占地约19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包括金融总部中心、汽车结算装配中心、智能电子结算平台、物联网跟踪服务仓、汽车及零部件生产装配中心。
7.华润城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对沈海热电厂原址及东贸库地区约39公顷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商业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设中小学各一所(约5万平方米)、高品质公共绿地1处(约5万平方米),对7栋历史建筑进行开发利用。
8.金地风华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9.9亿元,位于大东区东望街西,主要建设高层、多层和幼儿园等。
9.新世界百货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拟对现新世界百货3.2万平方米重新装修改造,通过对商场百货商铺、排风管道、电影院、餐饮商铺等进行智能改造升级,打造新型社区商业典范。
10.汇农云创农业集团经济总部。总投资1.1亿元,拟建设直供直播电商供应链基地,推动从农产品向农商品的转化,励志打造沈阳市直播电商标杆型企业。
11.大龙网沈阳龙工场跨境电商区域总部项目。总投资1.2亿元,对现有建筑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搭建集品牌中心、IP中心为一体的大数据网上产业带平台,主要包括购置VI元素体系设备,办公系统平台及处理器等。
12、打造具有大东特色的高质量夜间经济。以龙之梦、大悦城商圈形成的东中街商业区为核心,以七二四、二零四、吉祥街为重点,以喜园、铁锚等沈城夜生活新地标为牵动,融入清文化、民国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创新夜经济内容形式,通过商贸信息化、经营特色化、业态多元化、街区品牌化、产业融合化的发展思路,对原有商业进行提档升级,形成各具特色、遥相呼应的夜经济版图,打造沈阳夜经济的重要标志性区域。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全面推进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及数字化建设,按照《沈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建设完善10个建设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提升121个社区活动室达标率。全区至少建设10座城市书房、朗读亭。
2.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具备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方面功能,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建设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站。
3.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2-3个健身公园、3-5个片区级体育运动中心;新增30个社区级体育设施网点。升级全民健身中心。
4.堂子街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堂子庙为中心,以民国特色为依托,打造集堂子庙会区、民俗体验区、戏场游演区、民俗体验区、休闲娱乐区五大区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区。
5.沈阳喜园婚礼文化综合创意产业园二期项目。总投资6亿元,拟在喜园婚礼文化主题公园的基础上,再租用2.7万平方米土地,建设东北首家大型实景演出及房车露营场地。
1.围绕“双创+企业”“双创+楼宇”“双创+园区”“双创+高校”的模式,鼓励各创新主体建设专业化双创载体。重点推进拜澳泰克建设生物医药特色双创载体;引导龙之梦利用闲置空间引入专业化团队,打造高品质双创载体;推进龙腾时代产业园、联东U谷研创园,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建设众创空间、加速器等产业化双创载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支撑平台。
推动国际创新合作。深化沈大内窥镜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合作,研发可承受高温高压消毒的高端高清内窥镜,替代国外产品。推动拜澳泰克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合作,进行分子诊断领域产品研发;与德国马克思-德尔布吕克国家分子医学中心合作,进行干细胞药物转染效率改进研发。
2.与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优质团队紧密结合,打造高品质的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建设香江国际科创中心项目。由深圳香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拟在原北大营海鲜市场南地块,围绕服务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建设香江独角兽牧场、国际科创展示中心、众创联合办公空间、路演中心、商业配套、智能新产品居住示范小区等。
1.拜澳国际生命产业综合体。以打造共享型生命科学产业平台为核心,形成研发—孵化—转化—生产—共享等相关联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园区,选择国内外优势人才、项目、企业落户,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人才的高端集聚区。
2.通用航空智能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民航东北通信网络公司建设通用航空智能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开展通用航空智能化数据信息处理和共享技术研发和应用,解决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3.传感器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支持国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传感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拓展“新型传感技术、管道智能检测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技术”等技术中心,解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拜澳泰克(沈阳)生物医学集团与巴基斯坦DEA公司合作项目。主要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将拜澳泰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输出给巴基斯坦高校、院所及相关企业。通过建立“中国-巴基斯坦国家生物技术产业中心”,在巴基斯坦生产生物试剂、病原体检测试剂盒、各种快检试纸等产品。
大东区国际贸易(迪拜)服务中心项目。作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平台,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市场提供海外营销推广、仓储物流、信息咨询、人员交流、贸易合作等综合服务,提升外贸出口水平,培育外向企业群体。
1.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升级项目(大东工厂)。总投资93亿元,项目新增土地面积约91.3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77.5万平方米。扩建冲压车间、车身车间及涂装车间,新建总装车间,对原有物流内部储存区域进行重新规划,新增部分公用及生活设施。建成后新增一款中高档SUV车型。
2.华晨雷诺金杯产品升级建设项目。总投资37.29亿元,对原华晨金杯各车间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涂装二车间,引进雷诺产品的冲压模具、夹具,在原有华晨金杯生产线基础上对总装、焊装、涂装生产线进行适应性改造,改造后实现金杯、雷诺两大系列产品混线.
。总投资9.25亿元,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德科斯米尔内饰件项目,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拟建设新厂房,为宝马提供内饰件等核心部件产品配套;德科斯米尔新能源汽车高压线平方米厂房,为宝马、奔驰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德科斯米尔线万平方米,建设新厂区,主要为华晨宝马3系、5系、X1、X3提供配套。4.
。总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设研发中心及部分标准化厂房。该项目打造立足东北辐射全国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造&智创中心,区域性汽车产业总部基地。打造专注于节能与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约型智造基地,形成一个垂直、国际、创新的汽车产业园区示范标杆。5.
。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约6.8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办公楼、员工宿舍、停车场,新建自动车轮装配生产线以及配套设备。项目引进德国先进生产线两条,利用了二维、三维激光照相智能识别,数据库,PLC,物流数据追溯,流体测量,震动测量等先进技术,基本涵盖了工业4.0的技术元素,建成后将成为行业领域内智能化一流的生产装配基地。6.
。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项目新建一幢厂房车间、一间配套仓库及附属设施,引进喷涂生产线、注塑机等先进机械设备,建成智能化汽车内饰生产车间。7.
。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综合办公楼宇、综合辅房及基础配套设施。8.
。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为华晨雷诺金杯配套生产相关汽车模具。主要建设生产中心、办公中心、仓储中心,建设生产线及购置相关配套设备等。9.
: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2.4万平米,扩建第四车间,用于建设排气系统生产,排气系统总成焊接组装。10.
。总投资4.2亿元,占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主要为宝马3系、5系、X3等车型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池盒配套。采用德国进口蕞先进设备及世界领先水平的焊接冲洗生产工艺,为沈阳头部家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项目。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年产能20万台套、产值超过10亿元。11.
。总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为宝马X5提供前后轴配件、智能装配服务,引进汽车零部件相关生产设备、机械加工和装配设备,物流运输设施和仓储设施。12.
。总投资1.1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自动化防锈加工厂、智能仓库等。13.
。总投资1亿元,采用日本先进技术进行模具皮纹表面加工生产,主要为华晨宝马提供配套。14.
马瑞利汽车底盘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约2万平米,为华晨宝马G4X车型提供汽车底盘部件等配套服务。
上海地毯总厂内饰件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要为宝马新五系等车型提供配套服务。
伍尔特工业园扩建项目。总投资1.9亿元,包括两部分。一是阿诺德公司增加新生产线、新生产废水处理设备并升级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二是伍尔特电子公司新建生产车间,以满足新业务需求。
梦达驰汽车系统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主要为宝马3系、5系、X1、X2、X3、3系新能源提供落水槽、底护板、轮罩等产品配套。
神通科技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为宝马、通用、日产、大众等整车厂提供发动机罩盖、手套箱、内门把手、外立柱高光等内外饰产品配套。
大东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一期)。总投资5340万元,建设虚拟仿真测试场及封闭场地。虚拟仿真测试场包括车辆仿真平台、实时仿真设备、场景数据库搭建、自动驾驶算法开发、训练及数据服务等。封闭测试场主要包括目标车、目标假人及驾驶机器人系统、RSU路测单元、云平台及信号控制等和交通标识改造等内容。
智能水下仿生机器人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内容包括大型海洋生物仿生关键技术创新应用、4.5米级系列观赏机器鱼研制试验和生产条件建设等。
关键生物医学滤光器件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3000万,面向防疫诊疗检测设备及医学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应用需求,研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设备应用的光学薄膜滤光器件系列产品,建设年产50万件光学薄膜滤光器件产品线,满足国内包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设备应用的RT-PCR检测等分子诊断应用、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即时诊断(POCT)等体外诊断检测分析设备应用的关键光学薄膜滤光器件需求。
沈大内窥镜产品精密玻璃模压关键核心技术及内窥镜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精密玻璃模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国内产品设计和工艺的瓶颈,对内窥镜系列产品进行升级改进,主要提高医疗硬性腹腔镜和关节镜的各项光学指标,并达到进口产品水平。内窥镜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采用大视场、高景深的图像采集模组和高发光效率的 LED 冷光源研制柔性双目内窥镜,近端采用片簧驱动的高刚度展开,远端采用丝驱动的灵巧操作,并采用超弹性镍钛合金一体化的柔顺蛇骨等技术,开展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单孔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研究,建立机器人临床操作规范。
科大讯飞东北地区总部项目。总投资6亿元,计划设立区域总部,包括研发中心、软件团队的办公区域、人工智能机器人及翻译机的生产区域。项目包括三期:一期拟选择龙之梦长峰中心,搭建沈阳市人工智能展示体验中心及办公,后期拟成立双创加速中心;二期拟建设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AI智能产业园,引进军通集团总部等徽商。三期拟引入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建设大规模应用场景展示馆。
长宽网络互联网医院云平台项目。总投资1130万,将联合实体医院打造辽宁省唯一互联网医院云平台,包含在线问诊、在线处方、家庭医生系统、预约挂号、患者管理、远程会诊、在线.寰亚数字化经济产业园区
“十四五”期间,拟投入资金5.6亿元,完成134个、76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老旧小区园区道路、绿化、照明及排水、燃气管网,房屋屋顶防水、外墙保温、单元门窗更换及楼道粉饰等。拟投入资金2.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自来水管网350公里。同时,完成暖房工程150-20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供暖管网25-30公里。
。为完善“六横七纵”路网骨架体系,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东西向打通劳动路、轩兴四路、马宋路等通道,向西加强与皇姑区的交通联系,向东加强与绕城高速、棋盘山地区的交通联系;南北向打通北大营街等道路,加强与二环内城市核心区的交通联系。在区域内部路网方面,二环外重点加快完善汽车城路网体系,建设轩兴一路、东望四街、东望六街等道路,带动项目开发建设;二环内重点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提升改造,推进南卡门路、东建街、锦园路等道路拓宽、改造、辟通工程。在支路微循环系统方面,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方便群众出行,全面改善街区环境。
汽车城智慧路网及配套公共服务建设项目
项目位于北大营街、东望街、劳动路、观泉路之间,估算总投资53.58亿元,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拟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的运作方式,项目建设期3年,运维期22年。
2.新建劳动路大桥、轩兴五路中桥等5座桥梁工程,建成后将更好地加强区域间经济互助,劳动力资源及农工业原材料上能够形成对流互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1.沈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东园区)
。项目位于沈阳市大东区滂江街22号,即龙之梦大厦长峰中心。产业园分三期建设,首期启动5000平方米。利用园区+协会模式,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以人力资源企业入驻、人力资源交流配置、人力资源企业孵化、人力资源产业研究、人力资源展览展示为重点,打造引才、用才、留才的人力资源全产业链,成为人力资源产业聚集新高地。同时,力争建设成“立足沈阳、辐射东北、全国有位”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大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大东区“城市人才大脑”工作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