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经开区一系列重磅规划来袭!
“一中心、一基地、三公园、五个产业组团和多个服务组团”
经开区是沈阳西部重要的发展核心。2017年7月,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构建了“东山西水、一河两岸、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间结构,经开区作为西部副城,是面积蕞大、功能蕞完善的区域。这里是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是沈阳“一河两岸”黄金岸线发展蕞为广阔的承载空间,是中德园承接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合作的试验区,是中关村实现京沈合作区域一体化的空间载体。铁西区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推动经开区在发展空间上由单一功能分区向产城融合转变,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建设宜游宜乐、宜居宜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产业新城。
一中心——中德国际服务中心。围绕细河U谷公园及浑河滨水绿色开放空间,打造国际文化交流、运动健身、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一基地——中德国际合作创新基地。充分利用工业大学的核心带动作用,打造中德双元教育试点、高级职业培训、产品研发孵化、工业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研发集聚区域。三公园——浑河沿岸打造三个大型生态公园,分别为现状的西峡谷公园、国际化服务中心南侧体育公园及产业聚集区南端的生态公园。五个产业功能组团——打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及工业服务组团,建构中德园全产业链条体系。多个服务组团——结合中小企业转型工业2.5配套总部服务组团,浑河沿线打造国际社区组团,沈辽路沿线配套两个生活居住组团。
规划建设地铁14号线贯穿中德园区
随着9月底大堤路快速路的贯通,经开区将形成大堤路快速路、城际铁路、地铁、快速公交等多网合一的交通系统。10分钟可进入高快速路系统,半小时内可到达火车站、机场。正在建设的地铁3号线月建成通车,规划建设地铁14号线贯穿园区,强化园区与沈阳主城联系。
计划开通2条智能公交微循环园区专线条智能公交微循环园区专线接驳地铁商圈,解决企业职工和居民出行“蕞后一公里”问题。在开发大路,中央大街,开发25路等已有街路建立人机分离、机非分离、人非分流的慢行交通系统。在开发23路、开发24路、中德大街等新建街路,全部实现人机分离,机非分离的道路体系。高标准建设沈辽路、沈新路、沈西一东路等城市出口精品景观路。
在中德园、沈阳中关村核心板块规划建设商业天街、购物中心、商务酒店、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满足开发区企业和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
未来3年完成1500万平方米绿地建设
推动以水润城,加快浑河、细河、浑蒲灌渠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不断提升区域公共水域水质,建设生态廊道和滨水慢道,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家园。推动以绿荫城,加快建设“森林园区”,以浑河西峡谷、中德公园、细河悠谷公园为核心,建立多元化绿地系统,见缝插绿,实施全区“铺满绿”工程,未来3年完成1500万平方米绿地建设。推动以园美城,开展“人民设计师”活动,充分采纳人民意见,新建、改造120个口袋公园,增加20处城市小型雕塑、街头小品、游憩设施等城市家具,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自然户外休闲活动场所。
未来将规划建设城市书房5个、城市书屋10个
依托铁西百年工业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工业文化,倡导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华晨宝马4A级景区、中粮可口可乐、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等现代工业文化新地标聚集效应,增强园区吸引力和生命力。加强工业文化、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加快新建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公共设施。中德国际社区书房充满异域风情,以浓郁的现代工业文化风格凸显出工业文化的“新”字号,未来将规划建设城市书房5个、城市书屋10个。延长工业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在经开区发展“新科旅”,以“文化+生产、销售、展览、体验、观光、研学”等多产结合,将经开区打造成为现代工业文旅产学研示范区,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让百姓对城市历史文化更具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在民生建设方面,铁西经开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涵盖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四大民生品牌,不断增强区域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在教育方面开发区未来将建设省级重点高中31中学中德国际校区、杏坛中学远大校区、启二集团中德国际校区等近30所新建校及幼儿园,切实办好让群众放心满意教育,让经开区的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从高质量的教育中感受幸福、收获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