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蹚出产业振兴新路子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全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产业转型推进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实干为先、落实为要、责任为重”理念,按照“寻标对标夺标达标”要求,对比国内18个重点城市,寻找对标对象,明确达标要求,谋划夺标路径,明确主攻方向。市信息中心在“市民码”技术上,对标杭州、上海、广州等先进地区,并实现了超越。市发改委对标国家要求,提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目标,获得国家发改委支持。市工信局提出了“汽车产业规模进入副省级城市前5强”的工作目标。按照“高效推进、精准考核、赛道式呈现”原则,“制定四清单、细化一张图、晒出一张榜”,实行“一项任务、一个小组、一套方案、一抓到底”,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沈阳市聚焦国家和省政策激励、试点示范靶向发力。中德装备园、和平区、沈北新区联合成功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方向示范基地。沈阳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得工信部建设批复。成功入选2021年度国务院督察激励政策中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名单、省政府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成效明显市(地区)通报奖励名单。市发改委成功争取我市列入2021年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市,在全国23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二名;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督查激励名单。浑南区、铁西区分别获批省政府工业稳增长等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县(市、区)。浑南区获评省“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区”。大东欧盟开发区成为全市第二个、全省第三个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今年1-4月份,在疫情影响下,全市工业投资预计逆势增长20%以上。2022年沈阳市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集中签约项目共计432个,投资总额3795亿元。截至目前,全市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共1396个,同比增加798个、环比增加319个;计划总投资4362亿元,同比增长77.8%、环比增长66.8%。其中,1120个工业项目拟于今年开工建设,同比增加505个、环比增加145个。我市重点企业揭榜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7项,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争取中央预算资金3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培育国家标准化试点,沈鼓通用机械、新松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考核评估。
沈阳市牢牢把握“一网通***”“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四条主线,通过数字赋能让政府服务更有效率,社会治理更加精准。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市营商局以“只提报一次材料”为切入点,开展专项攻坚行动,集中力量从事项、情形、材料、数据四个层级推动标准化、精细化梳理。累计完成市级1564项事项梳理和7341个材料的拆解、质检,形成5552个***理情形、3724个标准材料和4825个标准化字段,同步推进智能场景化用数服务平台和“只提交一次材料”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推进“一网统管”,市大数据局创新打造“十好”标志性场景,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沈阳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平台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获得住建部“点赞”并在全国推广。抓好“一网协同”,依托沈阳市协同***公平台,建立健全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机制,13个地区政府、90个市直部门、29户市属企业实现公文流转“一网协同”。“行权治理(监督)体系平台”搭建完成中流程设计系统、规则系统等9项功能,开发849个协同事项***理系统。实行“一码通城”,发行沈阳市市民码,成为全国首个融码应用试点城市,将国家医保码成功赋转市民码,得到国家医保局高度评价。
沈阳市聚焦“老原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20条重点产业链,以区域带动性强、市场竞争力优、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创新力突出的工业头部企业为依托,策划启动航空、医疗设备汽车、压缩机等头部企业配套园区10个,推进特色重点工业园区20个。采取“腾笼换鸟”和新建相结合方式,打造“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产业园区发展格局。4月21日,首个航空产业园区项目——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已经正式开工。截至目前,沈阳市已建立了“10+20”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体系、“一园区一基金一银行”金融支持体系,围绕土地保障、招商引资、转型升级、平台建设、人才引育5方面,形成25条政策清单。研究制定《沈阳市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工作行动方案(2022-2024年)》,并同步研究《沈阳市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拟于省政策出台后同步实施。
今年年初,出台《沈阳市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并在全市首批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活动上发布,已组织兑现“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中小企业招引青年后备人才”等政策,帮助12.17万户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6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为22474户新注册市场主体落实“放宽住所登记”政策,占全部新登记主体88.5%;借助“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一联三帮”做好服务,“三直一快”推动辽宁“27+22+24”条、沈阳“20+12”条政策落地见效,为广大企业赶走“倒春寒”送去“春日暖阳”。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