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筑沈阳科创大格局
在第四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沈阳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新松炫舞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蛇形臂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沈阳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只是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快速发展的一个注脚。
目前,沈阳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26家,涵盖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航空航天、新能源与节能、高新技术服务、信息技术等八大科技领域。沈阳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已达到669家,其中包括479家企业、100所高校和68家科研院所。基于此,为更好地促进各联盟之间成员单位的跨界交流合作,沈阳科技创新大联盟于2018年正式成立了。
沈阳市科技局协同创新与成果处副处长鞠楠介绍说,沈阳科技创新大联盟中的26家成员联盟可以细分为产业链合作型12家,研发合作型11家,集成创新型3家,已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为主,紧密关联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积极开拓生物、农业的领域分布格局。成员联盟的领域分布格局与沈阳市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规划相吻合,有利于促进沈阳市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的创新发展。从地域分布来看,26家成员联盟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7家、铁西区(含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7家、沈河区3家、沈北新区3家、皇姑区2家、大东区2家、和平区1家以及于洪区1家。这些联盟成员的地域分布情况,从侧面反映出各区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趋势,并为大联盟未来的创新指引工作指明了区位工作方向。
沈阳科技创新大联盟通过对接京沈合作等工作,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提升沈阳市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汇聚,围绕产业链协同组织创新链,推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发展沈阳市战略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是建设公共平台,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现已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等39个,2018年共为联盟内外3026家企业和高校提供专业服务。二是开展创新协同,解决行业关键共性问题,共承担各类项目18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国家级项目43项、省市科技项目105项),获得研发资金25.8亿元。三是制定标准、抢占行业制高点,共制定技术标准73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38项),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740项。四是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成果产业化,采取定制化产品联合研发模式,在国内开展科技合作项目41项,与美国等13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9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