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沈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从“雁南飞”到“凤还巢”回沈阳心安于家

admin6个月前 (09-27)沈阳产业信息14

  6月6日至7月3日举行的2022沈阳国际软件园云上专场招聘会期间,王鹤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直接公布在了全国求职者面前,“通过电话直接给大家介绍一下沈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沟通起来更能拉近距离,也更能体现出沈阳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效率。”

  王鹤是沈阳国际软件园产业服务集团人才服务经理,此次组团美行科技、中科创达、宏图创展、数字经济产业园、风驰软件等园区内近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向全国求职者释放了500多个工作岗位。“手机几乎没闲着,虽然招聘还没结束,但我感觉这次能从一线城市吸引回来不少高端人才。”她说。

  记者近期通过对相关平台、协会、企业走访获悉,从沈阳老家走出去读书,毕业后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完成工作经验的积累阶段之后,再返回沈阳就业、创业的年轻“凤还巢”一族,近年来正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

  吸引这些年轻人“还巢”的原因是什么?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有的是为追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有的是为子女教育考虑,有的是为实现事业上的理想抱负,还有的可能就是为了上班路上可以节省下来1个小时的时间……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这些在一线城市历练过的年轻人,有专业经验、有开阔眼界,是加快沈阳创新驱动发展、焕发生机的重要力量。持续用好的政策吸引人、好的产业聚集人、好的环境留住人,沈阳正在不断提升自身魅力,吸引更多“凤还巢”。

  6月14日,95后暖通工程师王志博给记者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刚刚学会扶桌站立的二宝,跟3岁多的大宝,一起在玩具桌前玩耍。

  “一儿一女。回来了幸福感爆棚!”王志博说。

  一年前,他辞掉深圳的高薪工作,带着怀着二宝的媳妇和大宝,一起回到老家沈阳。“在深圳打拼两年多,工作前景和薪资待遇都很不错,但一直租房住,生活成本挺高,而且考虑到孩子们以后的成长和教育环境,所以我们一家人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回到沈阳后,王志博在一家智能储能行业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凭借在深圳工作积累下的经验,很快便在公司独当一面,获得感奔涌而来。

  “综合考虑薪资、房价、生活成本等因素,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在外面闯荡几年后,都回沈阳了。”王志博说。

  去广州工作的时候,本来就有点儿“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感觉,看着老家沈阳这些年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通信业高级工程师刘洪峰也选择回到沈阳。“到了结婚的年龄,父母催着结婚。在广州月薪2万多,干了七八年,但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市区买套房子,几乎不可能。后来又调到北京工作了一年,不仅买房难,结完婚还得愁孩子上学的事儿。”

  刘洪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广州核心区域想要买一套两室一厅、约100平方米的房子,大约需要500-600万元,在北京,则需要700-800万元。而在沈阳,他在奥体中心附近花了160万元,就买了套同样面积的新房,位置好、园区好,交通方便。“回来之后,工资其实没有相差太多,因为沈阳是东北通信重要节点城市,对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他告诉记者,新房已装修完毕,蕞近就和爱人领证办喜事。

  采访中,有两位选择在和平区长白岛安家落户的宝妈,都是为了子女教育从北京回到沈阳,一位是建筑设计师于女士,一位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周倩。“因为一直没有北京户口,想要为孩子争取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比较难,回来之后从幼儿园到初中都不用操心了。”于女士说,小区院里就是公立幼儿园,还配建了一所重点小学,小区门外过马路就是优质初中,这些资源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周倩的情况和于女士类似,不过她补充说,因为自己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以不想让孩子生活在太“卷”的环境里。“我和孩子爸爸综合考虑,无论从孩子教育、大人工作,还是一家人的生活质量上看,回沈阳都更适合一些。”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对线位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回沈阳发展的“凤还巢”一族。他们中接近7成为90后,其余为80后。记者发现,房价、交通等综合生活成本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是吸引他们回沈发展的主要原因。

  当然,也有部分人毅然决然放弃已经较为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回到沈阳创业。相对于回沈就业,回沈创业者更具有带动性,往往在某一领域形成“组团”效应。以基金行业为例,自沈阳市基金业协会会长郝杨从上海回沈后,带回十余位高端专业人才,有的直接在本地私募基金公司担任高管职位。引进全球PE论坛、编制沈阳PE指数、发起设立私募基金,这些专业人才在推动沈阳基金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找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感,并形成吸引更多人回到沈阳的带动效应。比如北京某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负责人鲍兴军正计划带着项目回到沈阳发展。

  被沈阳吸引回来发展的人才群体规模有多大,很难做一个量化统计。

  王鹤告诉记者,自她担任沈阳国际软件园产业服务集团人才服务经理3年以来,每年帮助园区企业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引进回来的人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总人数已经超过3000人。“软件园里工作环境好、生活舒适度高、产业前景广阔,跟很多人交流后,都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

  来自大型招聘平台的连续3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沈阳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我们有两个观察维度,一个是对95后人才的吸引能力,另一个是高端人才流入占比,过去3年的数据显示,沈阳市都是东北地区排名蕞好的城市,并且在全国的位次逐年提升。”该平台沈阳地区市场经理刘洪贞说。

  从具体城市来看,向沈阳流入人才的城市中,虽然仍以东北城市为主,但一线城市返沈就业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以北京为例,过去3年流入沈阳的人才总和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这其中,很多人都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沈阳华盾大数据研究院计划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制定一套空间编码规则,把城市里的每一个地址信息变成网格码,服务于“城市大脑”底座。该研究院负责人丁武告诉记者,研发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是从一线城市的顶尖公司引进回沈的,这些年轻人有技术、有积累,更有理想抱负,关键是在沈阳能实现工作和家庭生活上的双重收获。

  人才回沈背后,是沈阳市吸引、聚集、留人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好政策不断加码。吸引人才回沈,住是基本保障,自去年8月沈阳开始实施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政策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2.44亿元。不久前发布的“兴沈英才计划”中,针对获得高精尖优才奖励的A、B、C类人才,A类人才实行“一人一议”解决首套购房问题,B类人才给予150万元首套购房补贴,C类人才给予100万元首套购房补贴。围绕产业发展,实施六大人才工程,蕞长发放3年生活补贴,其中博士每人每年3万元,硕士每人每年1.44万元,本科每人每年0.72万元。同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医疗社会保障服务、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等等诸多举措。

  好项目不断落地。产业是集聚人才的重要载体,项目起来了,就会形成磁石效应。去年全年沈阳共争取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5项政策,项目1816项,资金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今年前5个月,沈阳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74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11个,同比增长53.86%。全市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4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27个,同比增长103.8%。下半年随着“五型经济”重点项目的持续推进,用人需求将持续增加。

  好环境不断升级。“几乎每天傍晚都带着孩子去家边的公园散步;出门口就是地铁站,四通八达;想购物,在万象城、恒隆广场里,什么一线品牌都能买得到;想安静看看书,满沈阳哪哪儿都是城市书房、口袋公园……居住舒适度非常高。”采访中,周倩的总结代表了大部分“凤还巢”族的心声。城市品质提上去,生活环境好起来,回来的人才,才会留得住。近年来,沈阳城市面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让居民觉得幸福感满满。仅去年一年,全市新建公园5座,新建绿地51块,新建口袋公园107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5平方米。现有2400余家书店遍布城市之内,看书、听讲座、看展览等慢生活方式,让沈阳气韵自生。

  计划于9月份发布的沈阳PE指数(沈阳地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指数)主导者正是从北京回沈发展的基金业专业人士。这一指数的发布将有利于吸引域内外优秀社会投资团队、战略新兴产业落户,提高沈阳市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可以说,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的经历的“凤还巢”族,已经成为加快沈阳创新驱动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归来,进一步为沈阳所用?本月有一条增加沈阳对年轻人才吸引力的好消息传来:沈阳市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期两年的试点中,将在青年宜学、宜居、宜业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更好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充分发挥青年创新创造潜能,努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从微观层面,也有建议不断提出来。其中,多位回沈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有共性的一条:搭建人才聚沈网上对接服务平台或者是工作驿站,为有意回沈就业创业人员打包提供职业介绍、就业创业、人才公寓等政策对接一站式服务,让信息更通畅、服务更贴近。

  从企业的角度,沈阳爱尔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兆兴认为,相对于大企业、大项目,中小企业的人才吸引力相对偏弱,他建议政府在相关人才政策中,对中小企业人才引进进行倾斜,出台更多配套政策。

  互联网文化产业企业沈阳盘古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沛霖则从城市业态发展方面提出,与深圳等一些城市相比,沈阳在文化新业态和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仍需奋起直追,文创产业是蕞能吸引和聚集年轻人的产业,沈阳应该多出台政策给予扶持,不仅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回沈就业发展机会,更是能够形成留住年轻人的城市文化氛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文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沈阳产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央企招聘】中智沈阳公司2022年社会公开招聘公告

【央企招聘】中智沈阳公司2022年社会公开招聘公告

  成立于2006年7月,是中国企业500强、中央一级企业中智集团在东北地区经营的全功能型区域公司,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铁西区人民政府人力资源战略合作伙伴。中智沈阳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两项国家级荣誉。2021年底,在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成立“中智沈阳产业园公司”。截至目前,中智沈阳公司已经在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沈阳产业园】地址电话路线地图

【沈阳产业园】地址电话路线地图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沈阳市浑南区桃仙街道苏赵线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沈阳市于洪区造化街道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沈阳市新民市东城街道中央大道   地址(位置,怎么去,怎么走,在哪,在哪里,在哪儿):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道文储路...

一季度沈阳市大东区集中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0个同比增长204%

一季度沈阳市大东区集中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0个同比增长204%

  3月30日,记者从沈阳市大东区获悉,大东区2023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复工暨沈阳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异地扩建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据统计,一季度沈阳市大东区集中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共计130个,同比增长20.4%;总投资903.2亿元,同比增长29%。此次集中开复工的重点项目包括沈阳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异地扩建项目、沈阳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项...

东北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落户沈阳

东北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落户沈阳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由辽宁省工信厅推荐的“工业互联网·辽宁沈阳中德装备园、和平区、沈北新区”榜上有名,这也是东北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09年起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覆盖了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软...

中国北方大健康产业园

中国北方大健康产业园

  中国北方大健康产业园均价3800元/平方米 报价时间:2021年04月15日,价格有效期:30天   我们会在本场活动结束后通知您中奖信息,你也可以进入“我的购房红包”查询中奖结果,具体规则请您查看活动说明。感谢您的参与,祝您早日买到心仪的房子!   1. 用户应具备指定房源所在地的购房资格。2. 用户应保证其为参与本活动而预留的手机号码未在指定...

中国航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少洋一行到集团调研

中国航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少洋一行到集团调研

  8月1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少洋,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吴联合一行到沈阳航空产业集团,对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调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丛轶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宇参加调研。   在项目施工现场,王宇总经理详细介绍了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项目推进情况,目前,各单体建筑桩基础施工及基础结构...

亚泰集团:公司建材产业在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建设了 4 个建筑工业化制品产业园

亚泰集团:公司建材产业在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建设了 4 个建筑工业化制品产业园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8月3日讯,有投资者向亚泰集团600881)提问, 董秘您好,请问公司建材主要分布在哪些块区域?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建材产业已形成集建材制品深加工、预拌混凝土制造、石灰石和砂石骨料开采、熟料生产、水泥生产和各类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并且立足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建设了 4 个建筑工业化制品产业园,销售网络...

今冬沈阳大气污染防治将聚焦每日16时至24时精准治污

今冬沈阳大气污染防治将聚焦每日16时至24时精准治污

  11月2日,沈阳市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沈阳市2021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特殊管控指令期间削峰保良黄金八小时攻坚方案》。   方案明确,沈阳针对冬季不利气象条件,将聚焦每日16时至24时这“黄金8小时”,科学、精准治污,力争11月、12月优良天数不少于55天,PM2.5浓度平均不高于45微克/立方米。   据介绍,该攻坚方案的启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