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是房子!沈阳的未来“核动力”还得靠它们
2020年,沈阳商住用地成交火爆,多个板块打破地价“天花板”,可谓赚足了大众的眼球。然而,有句话说得好,发展看产业,产业看工业。工业用地是工业生产的空间载体,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沈阳工业用地成交情况如何?哪个区蕞亮眼?一起来看看!
笔者根据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挂牌成交地块统计得出:2020年1-11月,沈阳共成交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53宗,成交总面积约352万平方米。12月,沈阳还将有24宗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挂牌出让。
据统计,2020年1-11月,浑南区成交工业及物流仓储用地16宗,成交总面积约109万平方米。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正威沈阳国际稀谷项目“落地”。正威沈阳国际稀谷项目预计总投资130亿元,主要包括正威集团东北区域总部项目及新动能创新产业园项目,将着力打造全球稀土功能材料全产业链高地和上下游领军企业,全力建设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蕞大的稀土和高端金属材料产业聚集区。
此外,浑南区GN-KJ-03-12-1、创新一路北白塔三街西,2宗工业用地12月16日挂牌出让;自动化所南博科东地块、创新三路北白塔二南街东地块、GN-RJ-04-25-1地块、GN-ZN-05-10-1-1地块,4宗工业用地将于12月24日挂牌出让。
据统计,2020年1-11月,沈北新区成交工业用地20宗,成交总面积约64万平方米。
此外,沈北新区医大南地块工业用地12月16日挂牌出让;常州西路北侧、明禾东、沈飞04专项西-4、光启南、卡奇食品南、卡斯马南、四环北天安科技南、鑫汇交通西、光启南-2,9宗工业用地及物流仓储用地将于12月24日挂牌出让。
《2020年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大做强工业规模。突出科技引领和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增速,积极推进今麦郎食品旗舰综合生产基地、神州泰岳科技智慧大厦等项目签约落地,推进宋氏静脉产业园、天盛汽车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卡斯马、华晨德洋等企业释放增量;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创意、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等未来产业,到2020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要达到15%以上;推进沈飞搬迁,启动航空产业园规划编制相关工作。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强力开展工业地产满园增效攻坚行动,切实解决低效工业用地、亩均产出偏低和企业未按协议履约等问题,引导项目向园区聚拢、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据统计,2020年1-11月,经开区成交工业用地6宗,成交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
此外,沈西一东路-30、中央大街-29、细河九北街-21、四环-27、沈西一东路-25、中央大街-30、中央大街-31,7宗工业用地将于12月30日挂牌出让。
《2020年铁西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动工业发展。强化产业链思维,延伸拓展产业供需链、横向合作配套链,推动与德国工业4.0的有效对接。着力推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以华晨宝马为核心,加速产业链高端项目聚集,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能级。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依托沈鼓、特变、远大等龙头骨干企业,加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进国企改革,扩大和提升装备制造业规模和实力。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引进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推进两化融合,依托德国SAP、清华紫光云等创新中心,推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新增6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引导40户企业上云。
据媒体11月19日报道,截至目前,铁西区落实市重点项目入库240个,已完成沈阳市政府下达目标,总投资2426.6亿元。按照投资规模划分,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100亿元项目6个,20-50亿元项目19个,10-20亿元项目19个,5-10亿元项目36个,5亿元以下项目156个。按照产业划分,工业项目109个,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占比72%服务业项目46个,房地产项目60个,基础设施项目25个。
据统计,2020年,大东区成交工业用地5宗,成交总面积约131万平方米。
据报道,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发布《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地图》,揭晓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沈阳市大东区等辽宁三地入选。其中,沈阳市大东区位列百强区第69名,在辽宁省排名头部。
工业企业强势发展。大东区高度重视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和壮大,规上工业企业中已有50%为亿元以上企业,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2户、10亿元以上企业7户、5亿元以上企业5户。重点工业企业中,华晨宝马成长为千亿级整车工厂,生产的新5系(燃油和混合动力)、X3高端车型销量持续高涨,今年9月投产的iX3纯电动车型全球发售,大东区成为国内首个国际化新能源车型出口地;上通北盛生产的GL8车型销量始终保持在全国MPV车型的前两位;德科斯米尔成长为产值超40亿元的东北地区蕞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之一。
汽车产业优势突出。从建设东部汽车产业集聚区到沈阳汽车城挂牌运行,从辽宁省重点产业集群到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东区以华晨宝马、上通北盛、华晨汽车、雷诺金杯四家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集聚法雷奥、延锋安道拓、延锋内饰、马勒等国际知名的零部件企业百余家,其中规上零部件企业53家,产品覆盖电子系统、动力系统、汽车结构件等十个门类,汽车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0%以上,占全市汽车产业产值比重一直保持在60%左右。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既有以华晨宝马5系混合动力、iX3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又有希科泰、凌云瓦达沙夫、敏能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提升至5.4%。
汽车产业链条日趋完整。按照“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的要求,加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带动一批产业链中的“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大东。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大东区尽早谋划、快速推进,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化危为机,开创了服务项目建设的“宝马模式”“大东速度”,有力推动了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截至目前,完成开复工重点项目102个,同比增长27.5%,超额完成全年项目工作目标;全区实际到位内资106.3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25%;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达22.6%。
据统计,2020年,苏家屯区成交工业用地5宗,成交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
《2020年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工业提效。启动食品饮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首批项目入驻,推进沈水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满园扩园。支持雪花啤酒、桃李面包、娃哈哈等食品制造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鼓励中铝沈加厂等传统企业调优产品结构,支持沈阳有色金属研究所等成长型企业发展壮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优势企业上市,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企业。抓好重点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实现“个转企”130家、“小升规”10家、“规升巨”2家。
据统计,2020年1-11月,于洪区仅成交1宗工业用地。此外,沙岭四环路西1号工业用地将于将于12月30日挂牌出让。
《2020年沈阳市于洪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项目体制,增强发展动力。创新实行永安经济开发区统抓全区项目工作的新机制,实行企业化、市场化与专业化招商相结合的新模式,改革招商管理体制,优化项目生成机制,全年新引进产业项目不低于10个。以主动嵌入市级重点产业链为目标,重点推进丰田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苏宁易购、富春网营、格力云仓等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和建设进度,汇成电缆等停摆项目盘活取得实质进展,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不低于130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