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已经到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沈阳的正处于一个产业化转型和产业结 构升级的重要时刻。因此,沈阳工业的发展程度,在整个城市发展中仍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 时,工业用地布局优化受到区域范围内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因此,其用 地布局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多因素复合繁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如何从数据量巨大的土 地利用数据中提取优化工业用地布局的内在机制和运行模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实现工业 用地规划布局的科学合理化,必将成为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的基础。本文依据统 计年鉴和基础资料,并依据实际的工业用地从空间布局圈层、各向异性以及距城市中心距离、 道路、铁路等规律角度上进行分析,以及对于形成空间格局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为今后的工业用地布局模拟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撑。
本文研究范围为沈阳市中心城区。沈阳市中心庙地处市区中心,是位于沈阳市政治文化中 心的沈河区和市民休闲的中街和沈阳故宫的之间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庙宇,依据其为沈阳古城 中心的历史还是现在的区位优势,都将其定义为沈阳市中心区位点。
依据于同心圆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方法[1],以中心庙为研究的中心,综合与思考研究对象 的分布特点、分布范围及分析研究分析精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用 ArcGis 的缓冲区分析,设 定以 2 千米为间隔,连续的产生可覆盖整个研究范围即沈阳市中心区的 29 个圈层。
本文利用相交叠合分析工具,将矢量工业用地数据图层与间隔为 2 千米的缓冲区进行叠合 分析,使用计算毎个圈层的工业用地的总用地面积,并得到表 1.2:
分析得到沈阳市工业用地布局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与距离中心庙的距离呈现明显的空间关 系,距离中心较近的区域范围内基本不分布工业用地,随着圈层距离的增大,工业用地的比重 逐渐呈现递增趋势,并且在第八个缓冲区圈层也就是距离市中心 16 公里达到蕞大,在此圈层 之后开始逐步递减。前十个圈层的工业用地所占的用地范围基本是递增趋势,即在一定研究区 范围内,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空间分布与用地比重随着与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变远而呈现 递增的趋势。这可以表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离市中心区越远则所拥有的工业用地越多,同理也 说明着距离中心越近,其他类用地比例就会越大,即对其他类用地的适宜性相对较高。研究的 蕞后六个缓冲层向下趋势,表明当达到一定距离时,建设工业用地的比重又开始递减,可以充 分说明在研究区域内,没有其他土地利用类用地的竞争产生时,工业用地的选址和偏好还是表 现出趋于向心的态势。
本文通过分析统计各方位所占有的工业用地面积进行比较对比分析。[10]本文以中心庙为 中心,向外平均扩散分为个多个等值方位角,以 30°位定值命名并平分扇区, 其中西偏南 30° 为 1 号研究扇形区,以逆时针方向为主导方向,依次每 30°为分隔断点, 形成个 12 个扇区。
利用 ArcGis 相交叠合分析的工具,对研究区的; 工业用地图层与等值的每个扇区进行叠合 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统计出每个扇区的重合的即拥有的工业用地面积,得到表 1.5。
沈阳市主城区工业用地布局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工业用地向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空间扩张 趋势非常明显。前三个方位角,明显看出工业用地分布较少,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区域 是老城区,其定位为以政治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旅游胜地和开放门户定位 为主要功能,这一方位的选择是城市其他功能发展的主要集聚性区域而非工业用地布局拓展的 方向。第四个方位角工业用地较聚集,是沈北新区的工业功能区,它是沈阳着力推动发展四大 发展重点区域之一,它承载着国家综合配套试点区的重要区域使命,区域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集 聚地,也是沈阳的新母城。东南角工业用地分布极少,主要原因是东陵区,它中的浑南新区是 延接于老城区的新区,它主要承载的是现代服务中心和科技研发型创新基地的作用,也是新兴 产业的示范性窗口。第十一扇形区域至第十六个扇形区域方位角工业用地分布比较多,主要原 因是其地处于铁西区,该区功能定位是国家装备和制造业发展的示范性区域,国家新型工业化 产业示范基地,其历史地位和标志性是发展潜力值的科学依据,片区的现代化工业功能区,是 转型产业和工业用地拓展生长的主要区域方向。
沈阳市工业用地的关于交通运输条件分析研究,直接的关系到工业企业的产业生产与产业 运行效益产生直接关联性,对于沈阳市主城区而言,它的主要运输方式就是依赖于公路运输, 其工业用地周边与交通干道联系十分紧密,本文以此为依据,在此采用 ArcGis 缓冲区的方法 计算城市道路网的地理位置与工业用地分布布局的空间特征关系[2],进行了对工业用地与城 市道路区位的关系的进一步进行分析。
在 ArcGis 中加载城市道路图层,依据于科学研究距离,我们分别选择 100m,200m, 300m,400m,500m,作为此次缓冲区分析的目标距离,依据定义生成缓冲区。
依据缓冲区结果与工业用地点矢量图层进行叠合相交分析,获得实验数据,我们可得到各 距离范围区间内的各缓冲区工业用地地块的实际个数,得到表 1.8。
根据表 1.9 可见,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在距主要城市道路 300m 以外呈递减规律,在距 离达到 400m 以外表现的尤其明显,大部分比例的工业用地分布在距离城市道路 400m 的范围 内,由此可以确定工业用地的布局选择及区位确定对交通条件的依赖程度会非常高,我们可以 得出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作为判断及预测工业用地调整方向的主导因子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