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沈阳于洪区房价如何将聚焦哪些区域发展
日前《2023年沈阳市于洪区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引发区域居民广泛关注。
2023年于洪区房价如何?将聚焦哪些区域发展?又会有什么大动作呢?那么随着笔者一起看看吧!
2023年于洪区在售楼盘40余个,在售项目数量仅次于浑南及沈北,位居沈阳第三名,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存在。在售项目多集中在于洪新城、丁香湖以及造化板块,呈现“三足鼎立”的趋势、相对于其他区,于洪区在学区、交通及商业等配套方面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2023年于洪区将加快126中学蒲河湾分校建设
集聚创新人才,用好“兴沈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完善科技管家制度,主动帮助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引育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加快126中学蒲河湾分校、智能制造产业园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阳光100凤凰街青年友好街区,吸引更多人才选择于洪、扎根于洪,拼出未来、创造奇迹!
推动工业升级。以“智改数转”为关键抓手,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全年新增规上企业不少于20户。做强“老字号”,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及功能部件等产业,推动联恒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旺达数控机床及机器人配件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重点产业链产值增长15%以上。做精“原字号”,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推动北方厚祥轻量化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竣工投产,促进骨干企业产值企稳回升。做大“新字号”,布局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华天航空科技全流程离散型航空航天构件高效数字孪生、友谊新材料BOPP膜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字号”产值增长20%以上。同时,把握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契机,瞄准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方向,推动优质要素资源向永安机床小镇、苏辽产业园高效集聚,助力沈阳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
2023于洪区提供产业和城市发展用地99公顷
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集中,做好“四资”梳理注入工作,提升平台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力争年内达到AA主体信用等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完善助企帮扶工作机制,推广“园区集合贷”使用,制定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场景清单,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集约、智能、专业、精细”的原则,拓展“七室一庭”应用范围,完善“一站式”执法模式,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综合执法“一张网”。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扎实推进存量土地盘活攻坚,全年提供产业和城市发展用地99公顷。
2023年于洪区引资总额不低于100亿元
打通外循环。提升开放能级,聚焦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的战略任务,依托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开发,做大“路上通道”,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高水平完成陆港总体规划,构建“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适度超前实施起步区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筹建进口商品展示中心、集拼集运中心等功能平台,引进临港贸易、货运代理、供应链金融等产业项目,申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于洪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大宗商品进境指定口岸,打造东北首位商贸物流示范区、国家级外向型经济服务区、东北亚开放合作产业先导区。提高招引质量,完善“专业招商+全员招商”工作体制,盯紧产业链、供应链、朋友圈,以“双碳战略”“新五大件”“数字经济”等新领域为方向,以生态共生关系招引合作伙伴,积极争取更多“高大上”的好项目落户于洪,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引资总额不低于100亿元。
2023年于洪区丁香湖地区加大商业项目引进力度
改善内循环。扩大有效投资,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重大项目谋划实施,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等重点领域,包装一批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全年储备亿元以上工程项目不少于100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大数据产业园等新建项目尽早动工,推动大堤路改造等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70个以上。释放消费潜力,把握沈阳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契机,黄海路地区整合现有商业资源打造特色街区,于洪新城地区依托阳光100凤凰街发展夜经济,陵西地区加快亿合城等商业项目建设,丁香湖地区加大商业项目引进力度,打造生活服务圈,培育发展增长点;经常性地组织零售、餐饮、汽车销售等企业进行异业联动、互惠对接,积极发展“首店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刺激商业繁荣,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奥体体育运动中心,办好风筝节、玫瑰节、采摘节、冰雪节“四季游”文化旅游活动。
全力推进元江街快速路等4项重点道路建设工程
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格局。围绕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工匠精神实施城市建设,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让城市有颜值更有价值。高起点拓展城市空间,实施上沙国际公园城等3个城市核心板块开发,推进31条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引进数字经济、“五型经济”项目,加强城市风貌管控,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北方特色城市新样板;加快平罗湾等2个城市有机更新片区建设,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等要素融合的现代化街区。
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以“五工程为牵引,全力推进元江街快速路等4项重点道路建设工程,有序实施细河路等16条街路更新改造工程;开展“缓堵保畅”综合治理行动,施划停车泊位2000个,建设公交枢纽场站5个;聚焦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实施2项变电站建设、17项配电改造、8项电力排迁工程;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实施52个老旧小区、89个自备井小区、159个无燃气小区改造工程。高水平实施城市管理,开展城市环境秩序提升行动,持续健全“六化”管理体系,着力抓好环境扫保、市容整治、绿化亮化和市政维护,实现全程全域精细化管理。
2023年于洪区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
推动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工业上,支持华兴防爆、吉米亚斯等骨干企业创建绿色工厂、试点绿色制造、研发绿色产品,力争引进更多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好项目。物流业上,依托班列集结中心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让“流量”变“留量”。农业上,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扩大稻田养蟹等生态种养殖(植)规模,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展“两品一标”认证。能源上,推进沈阳燃气LNG调峰储配站和华润电力沈西热电联产项目建设。
2023年于洪区新增口袋公园100个
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实施“以水润城”工程,串联河湖水系,筹建北分干渠碧道,打造活水循环、清水长流的活力水系。实施“以绿荫城”工程,全年增绿59万平方米,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生态绿廊。实施“以园美城”工程,新增口袋公园100个,打造一街一色、一路一品的文化景观。扎实推进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和农房节能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热泵集中供热和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加快充电设施布局,倡导城乡居民绿色出行。
2023年于洪区教育配套将有长足进步
聚焦践行“两邻”理念,实施乐龄中心建设,建立星级社区创建长效机制,实现共谋共治共享。紧盯孤儿、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场景化认知障碍福利院,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聚焦“幸福教育”,新建文艺二校于洪分校等4所小学,新增优质公办幼儿园5所,全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760个、学前教育学位1530个;筹建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打造“智慧双减课堂”,推动于洪教育向全市头部梯队迈进;加快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努力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培育更多复合型、创新型的“大国工匠”。聚焦“健康于洪”,推进消化病医院和北陵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能力。聚焦“文化繁荣”,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和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拍摄《跟着地图游于洪》第二季,实施永安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不断提升于洪文化品牌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