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沈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学者范周|沈阳作为中心城市要树立“中心”思维

admin7个月前 (09-27)沈阳产业信息9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学者范周|沈阳作为中心城市,要树立“中心”思维

  5月30日,沈阳发布一则《请您,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致全体沈阳市民的倡议书》,立刻引起人们广泛热议。同时也引起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创建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创建院长范周的关注。近日,沈阳发布记者采访了范周院长。他带着对辽宁家乡的情感、对沈阳的怀念,畅谈了自己的建议。

  本文字数:1906字 阅读时间:6分钟

  图片来源于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

  “我是大连人,过去每年都到沈阳若干次。1982年—1986年,在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文学概论教研室担任组长时,每个月都要到沈阳讲课。”说起那段往事,范周特别高兴。

  围绕如何为沈阳振兴发展“献良策”的问题,范周告诉记者:“前些年,我参加沈阳‘十二五’规划编制时,在沈阳整整工作了3个月。现在我又看了沈阳‘十四五’规划,特别是沈阳市文化旅游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之后,觉得沈阳在站位上更要进一步提高,要对自己中心城市的文化资源进行认真梳理,要有‘中心’的思维。沈阳除了历史文化资源之外,还有非常厚重的工业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沈阳这方面资源具有独特性,或者说不可复制性。”

  范周说,“我后来曾到铁西区看了那些工业遗址改造的文创展馆、工人村展区等,感慨万千。沈阳不断壮大文旅产业规模,擦亮工业文化品牌,这些文化资源,是沈阳和别的地区拼比的基础。所以,沈阳要把它给挖掘出来,做出高度来。”在范周院长看来,沈阳的文化有厚重土壤,沈阳城市已不仅仅是指沈阳市,还应该涵盖鞍山、抚顺、本溪等周边城市。沈阳应好好有针对性地梳理自身的文化底色。

  图片来源于沈阳铁西区政府官方网站▲

  “在沈阳举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我参加了不少。还多次在沈阳参与文化产业园区的创建。对沈阳,我并不陌生。”范周表示,5月12日,《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发布;6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工作机制会议,支持东北振兴发展系列专项实施方案落实。这些,范周都加以认真研究。

  范周认为,“根据这个思路,要把沈阳的定位和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定位一致起来。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主打文化特色,深圳主要是出口型、设计型、创意型这样的文创特点。包括我的老家大连,把海洋文化、东北亚的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作为城市的定位,和正在做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结合了起来。沈阳在这个节点中,定位要更加清晰。沈阳要成为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支撑点是什么?要认真论证,定位要有非常精准的研究。我的建议是:沈阳应组成专班,把自己的优势搞清楚,在定位上下功夫。”

  范周说,“我看《沈阳日报》不久前发了两篇稿,一篇是《一季度沈阳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态势总体平稳》,一篇是《沈阳文化新业态增长背后的经济“富矿”》,看后我很振奋。所以建议,沈阳不要走常规路,在弯道超车后,再换道超车。现在沈阳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紧紧牵住数字互联网这个‘牛鼻子’,直接换道超车。沈阳有很好的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制造基础,在文化产业上应重新布局。换道以后,在高科技、数字互联网领域,做好融合式发展。”

  范周认为,沈阳的文化产业,必须要和几个领域展开高密度无缝衔接的融合发展。如高校,在沈阳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沈阳应给予专项政策支持。范周提出了“三区联动”建议,就是高校的校区,旁边的产业园区,以及所在行政管理的社区,进行“三区联动”形成集聚群。

  此外,沈阳还应该和在国际上领先的高科技企业结合。仅中科院的机构在沈阳就有好几个,这些优质资源,一般城市都没有。要打造一批对沈阳自身发展起带动作用,对外发展起引领作用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集团,要走融合式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于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官网▲

  抓好两头:标志性成果和装备制造业

  “沈阳要抓好两头,一头要抓标志性成果,特别是新业态。应把新业态放在文创发展的头部位;另一头要抓装备制造业。2020年、2021年,我连续两年盘点全国文化发展情况,其中文化服务业和文化装备制造业都是增速蕞快的。沈阳是一个装备基础雄厚,装备制造领域配套体系强大的城市,应发挥自己的基础优势,把优势蕞大化地释放出来,这对沈阳今后的发展很重要。”

  城市要发展,文化要振兴,标志性活动很重要。范周认为,沈阳既然要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作为辽宁城市的领头雁,沈阳在示范引领方面要做出一些深入思考。也就是沈阳的站位要高,要尝试在东北亚文化创意方面形成绝对话语权。所以,沈阳要注重打造在东北亚有影响力的标志性论坛。沈阳还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展览,真正把展览和人才交流、资源要素交流、新产品交流和招商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应该有计划地扶持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搞一些影响全国、牵动全局的大型文化赛事等。

  声明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

  交流加入社群扫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世界蕞大的泵道公园在沈阳中德园建成开园

世界蕞大的泵道公园在沈阳中德园建成开园

  世界蕞大的泵道公园在沈阳中德园建成开园世界蕞大的泵道公园在沈阳中德园建成开园2023-05-14 14:55:102023年05月14日 14:55来源:中国新闻网   视频:世界蕞大的泵道公园在沈阳中德园建成开园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沈阳5月14日电 (记者 赵桂华)“蕞大的泵道公园”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诞生。...

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领导访辽宁省工商联社会服务业商会

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领导访辽宁省工商联社会服务业商会

  2022年11月2日下午,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铁西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马晓明莅临辽宁省工商联社会服务业商会考察,商会会长宋铁军,常务副会长朱志远,执行会长赵亚斌,社会服务业商会人力资源产业联盟常务副主席耿佳辉等领导接待,双方就未来合作内容展开深入、友好的讨论,对于商企协同,产业互联等方面合作达成一致。   辽宁省工商联社会服务业商会副秘书长王幻男向...

中日产业园合作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日产业园合作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海英)11月19日,中日产业园合作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长姜有为出席签约仪式并会见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片江学巳和签约企业代表。   中日产业园是沈阳市对日经贸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浑南区(沈阳高新区)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招商团队,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开展产业园招商工作,截至目前已与58家日资企业对接,并确定拟入驻日资企...

厂房出售

厂房出售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龙产业园   海口周边- 澄迈椰树第三工业城可办环评   高速路口临近机场月台雨棚食堂宿舍   秀英- 秀英大道秀英-秀英大道-月明山庄可办环评   海口周边- 澄迈海口周边-澄迈-国安海岸可办环评   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混结构全新  ...

园区快讯丨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申世英一行今日莅临园区调研座谈

园区快讯丨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申世英一行今日莅临园区调研座谈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园区快讯丨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申世英一行今日莅临园区调研座谈   为了解园区的发展概况、产业基础以及未来规划,听取沈阳市工信局、沈阳国际软件园围绕辽宁省软件产业集群发展培育的规划举措的建议,对软件名城、名园创建等情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和部署,辽...

奥雅股份中标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喜讯

奥雅股份中标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喜讯

  奥雅股份中标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 喜讯###   奥雅股份凭借优秀方案成功中标“北方算谷—沈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作为沈阳市政府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点项目,是沈阳致敬数字时代的完美献礼。奥雅提出助力企业升级,聚集东北人才,建设数字沈阳,打造天人合一“超级芯城”的规划理念。   项目位于沈阳市浑南区南三环下深沟...

当年争相上马如今不少撂荒:产业园区何去何从

当年争相上马如今不少撂荒:产业园区何去何从

  作为产业发展升级的空间载体——产业园区,近年来一些地方因争相上马、四面开花而面临窘境,不少园区处于“撂荒”状态。如何通过重新规划布局使之再现生机,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一项重要任务。   沈阳近海经济区管委会门前,振翅欲飞的金色凤凰雕塑格外醒目,距离不远的展示墙上,有绘制精美的主导产业与发展规划图。然而,现实令人担忧。   辽宁省辽中县经信局201...

总投资15亿元汽配龙头企业落户沈阳中德园

总投资15亿元汽配龙头企业落户沈阳中德园

  据悉,华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是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研发及检测中心、工业厂房、综合办公楼以及相关附属设施。   项目建成后,将主要为华晨宝马新能源汽车配套汽车底盘、内外饰件和电池壳体等产品以及开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关的上下游业务。园区计划于2024年5月竣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