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杨宇霆墓地:破败寒酸毫不起眼水泥牌坊上的挽联引人深思
各位在开始阅读之前,不妨先点击上方的“关注”。感谢诸位的支持,期望能为大家营造优质的阅读感受,和您一同分享阅读的愉悦!后续笔者还会为大家呈上更多精彩故事!
在沈阳法库县蛇山沟村存在着一块破旧、简陋且不引人注意的墓地,此墓地历史十分久远,距离现在大概有百年了,那究竟是谁长眠于这块墓地之中呢?
当我们回首往昔,就会发觉这座破旧潦倒、平淡无奇的墓地,其主人正是在北洋军阀时代,身为奉系“核心人物”的杨宇霆。
被称作“小诸葛”的杨宇霆,是奉系军阀里的关键人物,为奉系的发展贡献颇大。民国文人胡适曾在日记里充分肯定杨宇霆的个人能力,评价他是个有才干的人。
杨宇霆于辽宁省法库县东边15里的蛇山沟村一户普通人家诞生,其父亲杨永昌靠经营大车店谋生,艰难维持着家中的生活。
在年少时期,杨宇霆机灵、开朗且颇具悟性。然而,他的父亲杨永昌秉持读书无用的观念,并未把杨宇霆送去私塾接受教育。后来,在旁人的劝说之下,杨永昌才摒弃成见,把杨宇霆送进了当地的私塾念书。
杨宇霆进入私塾求学后,孜孜不倦,没多久就成了私塾中成绩蕞为优异的学生。私塾教师高老师是个惜才之人,他发觉杨宇霆生来就适合读书学习,为了栽培他,便把他举荐到铁岭县张秀才处继续深造。
杨宇霆前往铁岭县张秀才处后,持续提升自己的学问,没多久就成了学识出众的小才子。1904年,年仅19岁的杨宇霆在清朝末科秀才考试中脱颖而出,打算接着参加后续的科举考试以获取功名。然而,意外之事降临,清廷在不久后废止了科举制度,这让杨宇霆失去了博取功名、入朝为官的契机。
后来,在身边同学的提议下,杨宇霆打算前往日本留学,然而因资金匮乏,未能成行。所幸杨宇霆的一位堂兄了解到这一状况后,慷慨相助,拿出一笔钱资助杨宇霆赴日求学。
杨宇霆抵达日本后,先是进入日本政武学校深造,随后投身军队,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杨宇霆从一介书生转变为军人,这一过程异常艰难。那时,杨宇霆为了练习骑马,曾在深夜偷马训练,结果右腿受伤,然而他既未抱怨也没喊苦,而是选择持续训练,提高自身的军事素养与知识水平。
1911年,杨宇霆完成学业后回到东北,起初在长春陆军第二十三镇担任见习官,之后又在奉天军械厂担任少校副官。
杨宇霆于奉天军械厂担任少校副官时,治军严谨,把军队操练得井井有条。有一回,杨宇霆照例在深夜开展紧急集合行动,等士兵们列队完毕,他留意到队伍里有三名没穿袜子的士兵,便把他们揪了出来,加以训诫和惩处,让这三名士兵有所警醒,日后不敢再犯此类错误。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当时担任二十七师师长的张作霖那里。张作霖觉得杨宇霆管理军队严谨,还曾在日本的军事院校学习过,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方面的人才,于是把他调到自己身边,让他担任二十七师参谋长。
杨宇霆来到张作霖身旁后,尽情施展自身才能,全心辅助张作霖。张作霖掌控奉天之后,便将杨宇霆委任以重要职位,让他担任督军署参谋长。
杨宇霆在晋升为督军署参谋长之后,完成了三件重要之事。其一为组建东北海军,其二是制定田赋相关制度,其三是修筑战备公路。这一系列举措让东北的军事与政治形势逐步走向强盛。
1918年,由张作霖带领的奉系军阀开始和段祺瑞带领的皖系军阀展开合作,组建了奉军总司令部。张作霖担任总司令一职,皖系军阀将领徐树铮任副司令,杨宇霆则担任参谋长。
徐树铮与杨宇霆是同窗,两人私交甚笃。他们背着张作霖,在洛阳、信阳等地利用奉军的经费与军械组建军队。此事被张作霖发觉,张作霖勃然大怒,免除了徐树铮和杨宇霆的职务。
杨宇霆被免去职务后,前往北京过着赋闲的日子。张作霖原本打算让结拜兄弟张作相填补杨宇霆离开后的职位空缺,然而张作相不熟悉军事,完全无法组织练兵和筹备战事,这让张作霖不得不把杨宇霆召回,让他继续担任奉军的重要职务。
杨宇霆归来之后,辅助张作霖组建新式军队,打造兵工厂,让奉军的实力大幅提升。而且,历经两次直奉战争,奉军逐步成为了北洋军阀里实力蕞强的一股势力。
1928年6月4日,奉系的首领张作霖在从北京返回奉天的路上,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遇袭离世后,他的长子张学良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职,开始掌管东北三省的军政事务。然而,此时身为奉系元老的杨宇霆,总是以长辈的姿态自居,对张学良颇为轻视,未能妥善处理好与张学良的关系。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常荫槐不断迫使张学良在组建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文件上签名,这让张学良再也无法忍受,遂对他们萌生了杀意,蕞后指示手下在大帅府里将二人击毙。
张学良将杨宇霆***杀之后,为了安慰杨宇霆的家人,跟杨宇霆家属表示,自己是因为轻信了谣言,才错杀了杨宇霆,还送了一万元作为治丧费用。此外,他还安排几位奉军元老为杨宇霆操办丧事,并帮忙处理其遗产分配事宜。
杨宇霆出殡那日,前来送行的人多达五千有余。他的灵柩被安放在老家法库县蛇山沟村的一处山坡上。当初,这座墓地颇具气势,有石拱桥、重檐式牌楼,神道两旁还有石像生。然而如今,因无人维护,墓地变得破败不堪、毫不出众,整个墓园杂草疯长,好似一座无人认领的荒坟。不过,水泥牌坊上的挽联,却能让人看过之后陷入沉思,不禁忆起墓主人曾经的辉煌。
由法库文化界知名人士阎宝海先生撰写并书写的挽联,被置于水泥牌坊之上。挽联内容为:“赫赫伟绩当与青山并肩,于柳寒处挺立;悠悠逝波长伴林木环绕,守此佳城宁静。”“山势巍峨,恰似云龙腾跃而起;水流蜿蜒,引得草木焕发生机。”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岛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